“做垃圾桶做了十几年了,今年生意最好!”同样在黄岩,九渊塑业业务员罗武军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在台州,像中野、九渊这样的塑料制品企业,最近都是这样的状态。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桶热潮,席卷了整个塑料产业。
垃圾分类热度上升,并带动垃圾桶生产出现火爆状态。企业调整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却仍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脱销、延期发货成为企业生产常态。
上个月的单还来不及做 “再急都得等”
罗武军说,在他工作的九渊塑业,厂里每天出货10000多个垃圾桶,包括户外大型垃圾桶和室内用的入户分类桶。去年这个时候,还是垃圾桶生产的淡季,但从今年5月份开始,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订单很好接,就是生产还跟不上。大家都在加班加点,上百个工人三班倒。”罗武军说,现在像塑料托盘和物流中转箱这类产品基本上都停掉了,现在主要是做分类垃圾桶。
他向记者表示,这种火爆的生产场面无疑受到垃圾分类政策的影响。现在来自上海的订单占了60%,就是因为上海正在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6月份的销量肯定涨了,根本来不及统计,太忙了!”
由于所从事行业的需要,罗武军从2016年开始就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现在不仅是自己在做,还经常被邀请到一些乡镇当讲解员,为基层政府提建议,向居民传授分类经验。
在中野塑业的生产车间,30多台生产机器满负荷运转,平均每条生产线不到一分钟就能下线一个分类垃圾筐。但由于订单需求量大,大部分下单的城市面临的是“等”和“延期发货”。
“从三月份开始量大了很多,比往年大概一个月大了200万个(垃圾桶)。”中野塑业董事长叶呈富说。
叶呈富感慨,“现在一个订单起码等15到20天才能派下去,上个月下单的到现在还没开始生产。每个城市都急得很,但是没办法,再急都得等。”
企业开始向高端探索 行业标准正在制定
目前台州共有塑料生产企业120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消耗塑料原料近600万吨,占全中国原料消耗量的十分之一,塑料日用品产量占中国市场的70%。
为摆脱低端竞争,台州当地一些企业积极往高端探索,生产智能化产品。台州华萍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创办者周建华从十五年前开始生产塑料生活用品,包括垃圾桶、针线盒、亚克力果盘、纸巾盒等。创业之初,周建华就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跳过低端产品,直接瞄准中高端生产线。
如今,周建华对外展示的主打产品,便是以不锈钢为材质的智能垃圾桶,以智能感应功能为卖点,0.3秒就能开盖。随着这一波垃圾桶销售狂潮,周建华每天收到的订单也水涨船高,每月生产量已经达到3000个,近八成产品销往上海。
2008年,国家就已经出台《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的行业标准。台州塑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嘉增透露,目前台州塑料行业协会和企业正在自发制定垃圾桶生产行业标准,“肯定会高于国家标准”。陈嘉增说。
周建华告诉记者,今后做智能垃圾桶的行业壁垒会提高,公司正在进行技术攻关,下一步计划研发具有人脸识别、臭氧除臭等技术的产品。
台州产能巨大 业内人士提醒避免蜂拥而上
政策引导不断发酵,撬动垃圾分类千亿级产业规模。但与此同时,企业蜂拥而上、行业同质竞争也引发市场担忧。天眼查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浙江新增与垃圾分类相关企业超过290家,其中不少是生产、安装、销售塑料垃圾桶、塑料垃圾箱的企业。
一边是整个行业炙手可热,一边相当数量的新企业不断涌入,长此以往是否会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陈嘉增认为,企业自发涌入说明大家对垃圾桶生产普遍看好,对垃圾分类的未来趋势充满信心,都希望伴随行业的发展共同成长。
但陈嘉增也提到,台州地区产能巨大,一些企业已经将其他塑料日用品的生产线转移到了垃圾桶上,仅台州生产的垃圾桶就可以基本满足全国需求,并出口一部分到国外。
“政策利好吸引各地企业不断进入,短期来看市场的空间巨大,但长期来看,要警惕出现产能过剩的可能性。” 陈嘉增说。